华体会app登陆入口: 吉林省为了加快提升农业装备水平,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粮食稳步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近日,出台了《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实施建议》。 《实施意见》确定了吉林省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目标。到2015年,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3100万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0%以上。全方面提高现代高效农业装备水平,全省水稻种植、收获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70%和80%以上,玉米收获机械化水平达到50%以上。农机装备制造产业年产值达到200亿元以上,建设2~3个规模较大、品牌效应较好、辐射带动能力较强、产业集中度较高的先进农机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和初具规模的农机流通产业园区。到2020年,农机总动力稳定在4000万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0%。农机装备制造产业年产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建成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的农机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和国内一流的现代农机流通体系。 今后一个时期,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吉林省将大力推进主要粮食作物收获机械化,通过政策扶持、项目带动和示范引导,加大玉米收获机械化的行政推动力度;发展高性能水稻收获机械,巩固提高水稻收获机械化水平。 巩固提高30个粮食主产县(市)全程农机化示范区建设水平,发展大马力、高性能农业机械,提高大型农机配套比和使用效率。着力突破水稻种植、收获和玉米收获机械化等薄弱环节,逐步扩大示范建设面积,提高辐射带动能力,率先在全省实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 在榆树、九台市分别以玉米和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为重点,装备国内外最先进的农业机械及设备,建设排水灌溉、机耕道、场库棚等基础配套设施,积极探索适于项目区生产的农作物种植模式和相应新型耕作制度,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努力将示范区建成为“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现代农业农机化示范园区。 围绕人参、园艺、畜牧、设施农业以及农产品冷藏、保鲜、加工等特色农畜产品资源,全力发展高效特色产业生产机械化,促进特色主导产业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整合科研单位、高等学校、农机生产企业和农机推广部门的“产、学、研、推”四位一体的科研推广力量,协作攻关,突出解决好玉米收获、免耕播种、深松、秸秆综合利用等关键环节的技术探讨研究与创新。推广普及水稻育插秧、水稻收获和玉米收获等薄弱环节农业机械化技术,促进先进适用、技术成熟、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服务到位的农机装备广泛应用。 围绕促进农机工业发展,吉林省将重点培育和发展中国一拖(长拖)农机装备集团有限公司、中机北方机械有限公司等一批骨干农机装备制造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和相关零部件配套产业集群式发展,逐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农机制造产业体系。 加快建立以长春九台农机装备制造产业园为中心的农用动力机械生产基地,以四平地区为中心的玉米、水稻收获机械生产基地,以延边地区为中心的移栽播种机械产业基地,积极引导域外技术资本和实力丰沛雄厚的农机制造企业向三大产业基地集中,加速产业聚集,延伸产业链条,形成规模效应强大、集群优势突出、竞争力较强的农机工业集中园区。 加快提升农机制造企业自主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支持带领企业加强技术中心建设,完善先进适用实验检测设备,提升研发试验检验测试能力,逐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依托农机制造企业和专业农机流通企业的销售网络,建立新型农机市场体系,发展连锁经营。健全农机零配件供应网络,提高农机产品流通效率,方便农民购机。建立农机产品售后服务体系和信息服务平台,依托重点生产企业、专业流通企业建立售后服务中心,提高服务能力。 同时,农业机械化扶持政策力度进一步加大。吉林省财政继续安排农机补贴资金,快速推进全程农机化示范区建设,加大对关键技术的示范推广力度,对水稻育插秧、水稻收获、玉米收获、免耕播种等薄弱环节的关键机具给予政策倾斜。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将基层农业机械化推广体系、机耕道路、机具场库棚、机电排灌及抗旱设施等建设内容纳入相应规划,统筹规划、合理地布局,在建设用地、资产金额的投入等方面实施优惠政策,给予优先安排。(石明山)